從墨井道人談起

整整一個月沒有寫博客,當然是因為太忙了,在五濁惡世掙札求存,總是要忙著抓稻草吧!
 
上月底終於拿了買了一整年的《吳漁山集箋注》來看,說明了想讀的書之多,可用時間之少。
 
吳歷,字漁山,號墨井道人,生於明清易代之時,以詩畫聞達於世。對不懂詩畫的我,他的特別之處是在近半百之齡,在澳門加入耶穌會,學拉丁文、神學,五十六歲時晉升神父,在江南一帶傳教,垂暮之年還奔走於各個村落,晚上居於破堂,又或是泛舟江上,閒時以天主教教義為綱賦詩,稱為天學詩,精通音律的他又以南北曲為調度《天樂正音譜》,自大唐貞觀九年景教教士來華一千多年間,能稱得上亦儒亦天主教者,當以吳漁山為第一。
 
這是吊詭的地方,天主教是宗教,理論上是擁有普世價值,超越民族文化的宗教,為何中國的天主教,要麼就是利瑪竇以至索隱派(figurist)那種的怪東西,要麼就是多一個基督徒少一個中國人的數典忘祖的二毛子三毛子。像吳漁山那種有深厚中國文化,而又那麼真誠的天主教徒,他的心靈到底是怎樣的呢?
 
我自幼就在小學接觸基督教,那時的弱小心靈當然也會試著和耶穌「傾計」,到了中學,人懂事了,看著那校牧都是名牌手袋,就對基督教覺得討厭,那時是努力學習神學,為的是要比基督徒更了解基督教,以嘲弄基督徒的白痴。那時,特別對馬丁路德的神學下了不少苦工。在研習馬丁路德時,知道他深受聖奧斯定的神學影響,結果,我就看了懺悔錄。這是改變我一生的書,聖奧斯定真誠的自省,思索生命和永恆,比當時我在看的錢穆、唐君毅、牟宗三都更觸動我的心靈。儒者就像宇宙中的無主孤魂,但我們的道德自我之建立,難道沒有一個更堅固的根基,一個在大道隱蔽的時代,在我們之後沒有依靠嗎?後來看了一千多頁的天主之城,看了聖多瑪斯的神學大全,但我也看了中國的文化、思想、歷史,我是自覺自己既是中國人,也是天主教徒,吳漁山是我們的先驅。
 
現在思想成熟了,當然不會再幼稚的在計較甚麼中國人甚麼天主教。教會、教義不能阻止我探求真理,認清教會的罪惡,批判教義的荒謬和狹隘,但我也想信我是在逼近我所追求的真理,天主教的根本精神在那兒。同樣,我也不再相信儒家假道學嘴臉,痛恨儒者二千多年打著人性復性的招牌而去扭曲人性的惡行,但同樣,我也無改對人性本善,道德自覺致良知的信念。
 
這樣的心境下讀吳漁山的詩文,感受到的,是那顆真誠的心。那些天儒合一的天學詩實在是引人發笑,但卻包含著他一份真誠的信念。且引《三巴集、感詠聖會真理九首、第一》首四句:「三一含元妙,靈樞啟妙能。厚生非了義,歸極是真憑。」吳漁山求的就是那「了義」。在《致王石谷尺牘》中,八十多歲的吳漁山勸一位相識多年,但信仰冷淡的教友「省察從稚至老」,「百年一著,為之備否?」,儘管叫的是要他辦妥告解,虔領耶穌聖體這些刻版的教規,但這是天主教徒所選的方式,去實踐天道人道。「一人血注五傷盡,萬國心傾十字奇。」「仔肩好附耶穌後,仰止山巔步步隨」(《三巴集、誦聖會源流、第二》)非教徒聽來覺得幼稚,固清人刊刻《墨井詩鈔》,就把這些鬼話都去,清人作吳漁山傳,也以其棄俗修道,皈依天主教為恥而為之諱。
 
不過吳漁山的作品中最令我動容的,是《題興福庵感舊圖》一詩,是為記念亡友,曾隨漁山學畫的默容和尚。「卻到曇摩地,淚盈難解空」十個字就包含時地人景意五層含意外,更是道出了人世的無常,在失去挈友之時,儘管空義之深妙,也無法平息漁山的悲痛。宗教,除了透達宇宙的真理外,是否能最終解除一切的悲傷呢?漁山最後選擇了天主教,難道他相信能在天堂見到默容嗎?
 
題興福庵感舊圖
 
吾友筆墨中,惟默公交最深。予常作客,不為話別,恐傷折柳。庚戌清和,遊於燕薊,往往南傳方外書信,意甚殷殷。辛亥秋冬,將欲賦歸,意謂同此歲寒冰雪。而未及渡淮,聞默公已掛履峰頭,痛可言哉!自慚浪跡,有負同心,招魂作誄,未足抒寫生平。形於絹素,泚筆隕涕無已。
 
卻到曇摩地,激盈難解空。雪庭松影在,草沼墨痕融。幾樹春殘碧,一燈門掩紅。平生詩畫癖,多被誤吟風。
魚雁幾霄隔,賦歸遲悔深。自憐南北客,未盡死生心。癡蝶還疑夢,饑鳥獨守林。雲看無限意,何事即浮沉?
 
甲寅年登高前二日,雨霽並書。桃溪居士吳子歷。
本篇發表於 生活點滴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3 Responses to 從墨井道人談起

  1. Qinghe 說道:

    追求真理的人不会孤单。

  2. Qinghe 說道:

    真是巧合,昨天晚上,我们请李炽昌、卢龙光等老师吃饭,在我们饭厅里就是吴历的<題興福庵感舊圖>。不过,大多数人不知道吴历是耶稣会士,而只知道他是位有名的画家而已。

  3. Qinghe 說道:

    家齐,最近如何?甚至想念。请多保重!

發表留言